李登菊同志在全省惠民帮扶中心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 来源:省总工会 发表于:2008年10月16日 文章点击数:9832 【打印】
(2008年10月1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惠民帮扶中心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总结全省惠民帮扶工作经验,表彰先进,明确任务,深入推进惠民帮扶中心工作的发展。刚才,绵阳、资阳、广汉等单位作了大会发言,介绍了他们在推进惠民帮扶工作中的有益经验,一批在惠民帮扶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受到了表彰。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工作在第一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自省委工青妇工作会以来,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工青妇组织的全力推动下,全省惠民帮扶中心蓬勃发展、有效运行,在密切党群关系、推动改善民生、服务和谐四川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目前,惠民帮扶中心已在21个市(州)、127个县(市、区)、776个乡镇、1007个社区(村)建成,共接待群众206.9万人,为87.6万困难群众提供了各类帮扶,救助金额达9818万元。总结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感到各地在推进惠民帮扶中心建设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成效:一是领导重视,多方协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各地普遍成立了惠民帮扶中心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主导、群团主抓、部门参与”的领导格局,保证了“中心”场地、人员、经费的“三落实”,实现了政府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惠民帮扶工作的资源整合、整体联动、集中服务。二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构建了上下联动的帮扶体系。各地立足本地实际,借鉴“绵阳经验”,在建立健全市级帮扶中心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惠民帮扶中心建设向县、乡、企业延伸,逐步形成了以市级为龙头,县级为枢纽,乡镇(街道)、社区和企业为基础的惠民帮扶网络,带动和促进了全省惠民帮扶中心建设的协调推进。三是突出重点,打造阵地,搭建了惠民帮扶的有效平台。惠民帮扶中心紧紧抓住困难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大力兴办惠民超市、惠民药房、惠民门诊、惠民职业学校、法律援助中心等惠民帮扶阵地,以帮扶窗口为基本依托,有针对性地开展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就业援助等专项帮扶,使广大困难群众最急、最盼、最困难的实际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四是服务中心,畅通诉求,提高了惠民中心的帮扶实效。各级惠民帮扶中心紧扣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帮扶服务,并定期汇总接待群众的情况,及时反映困难群众的诉求,为各级党政提供决策参考,促进了惠民政策与基层民意的双向沟通,进一步提高了帮扶中心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五是快速反应,积极行动,发挥了在抗震救灾斗争中的重要作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级惠民帮扶中心全力投入抗震救灾,第一时间深入灾区,第一时间开展帮扶,全面参与抢险、调查灾情、安置群众、帮扶困难、反映诉求、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立足职能定位,发挥“中心”优势,深入开展心理抚慰、救灾慰问、就业促进、助学帮扶等活动,赢得了灾区群众的肯定和赞誉,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惠民帮扶中心建设离党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惠民帮扶中心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地方中心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工作没有全面推开,服务范围比较狭窄,工作效果也不明显;有的中心制度不够健全,缺乏熟悉政策法规的专业维权人才,惠民帮扶措施还不得力;有的中心外部协调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尤其是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影响了惠民帮扶工作的正常开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我省在经历汶川大地震后,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体扩大,帮扶工作的困难程度加深,群团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和更加有力的措施帮扶困难群众,共度自然灾害造成的难关,共享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日前,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关于深入推进全省惠民帮扶中心工作的意见》,希望各市(州)认真学习、深入贯彻、抓好落实。下面,我就推进惠民帮扶中心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做好惠民帮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我省正处于推进改革发展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建设惠民帮扶中心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加快”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推进惠民帮扶中心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建设好惠民帮扶中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惠民帮扶中心着力帮助群众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困难,有助于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得到缓解和落实,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群团组织落实以人为本的重大举措。
(二)建设好惠民帮扶中心,是实现“两个加快”的客观要求
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的“两个加快”发展战略是对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好惠民帮扶中心,帮助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力量的现实途径。
(三)建设好惠民帮扶中心,是工青妇组织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
工青妇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建设好惠民帮扶中心,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是群团组织履行维权职责的基本要求,是为党政分忧、为群众解难,服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参与社会管理和建设的具体体现,是竭诚服务群众、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渠道。各级工青妇组织要高度重视惠民帮扶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在惠民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在搭建平台上强化配合,在资源整合上争取主动,在职能发挥上注重创新,在帮扶服务中注重效果,切实把惠民帮扶中心建设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进一步强化措施,深入推进惠民帮扶各项工作
惠民帮扶工作是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实施省委八项民生工程的要求,切实巩固惠民帮扶中心建设成果,整合帮扶资源,健全帮扶网络,延伸帮扶领域,创新帮扶形式,把惠民帮扶中心建设成为党委的民意中心,政府的帮扶平台,群团服务大局、深化工作的重要阵地和窗口。
(一)整合各方力量,力争实现帮扶全覆盖
惠民帮扶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创新的系统工程。各地要协调政府职能部门,整合社会力量,探索困难帮扶项目化、社会化运作模式,推动建立协作有力、运行规范、务实高效的一体化帮扶工作格局。要努力拓展帮扶领域,在建成市、县惠民帮扶中心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建设乡镇(街道)惠民帮扶站点,加大惠民帮扶进社区、进村社、进企业的力度,逐步实现惠民帮扶“横到边、纵到底”的网络化、全覆盖。
(二)加强窗口建设,不断提升帮扶质量
窗口建设是惠民帮扶中心建设的基础,也是对“中心”各方面工作的展示和检验。要提高帮扶窗口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对帮扶对象的全面摸底调查和动态化管理,建立完善综合数据库,实现中心对各类帮扶事项接件、办理、办结的全程管理。资阳市惠民帮扶中心加强对窗口工作的考核监督,通过开展“星级窗口”的评选,有效地规范了窗口服务行为,让每一位上门求助的群众享受到了热情、高效、快捷的帮扶服务,这一有效做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借鉴。
(三)创新帮扶形式,打造帮扶工作品牌
各级惠民帮扶中心要进一步加大“金秋助学”、“送温暖”等活动的品牌塑造力度,加强对惠民帮扶工作的宣传,努力打造工作优势品牌,提高惠民帮扶中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努力在创新帮扶形式、丰富服务手段上下功夫,积极开展热线咨询服务、网络信息服务、异地帮扶救助、惠民流动服务等工作,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便民利民帮扶活动。绵阳惠民帮扶中心全力投入九洲体育馆受灾群众安置点救灾工作,变“开门”服务为“登门”服务,我们要继续遵循这样的思路,在惠民帮扶的方式方法上,积极探索,勇于创造。
三、进一步健全机制,保障惠民帮扶中心可持续发展
惠民帮扶中心建设既承接党和政府的工作,又直接面向群众服务,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多项工作。各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服务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健全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把“中心”建设成为困难群众提供帮扶救助的有效平台。
(一)健全领导机制,加强统筹协调
各地要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负责领导,健全领导机制,落实政府相关部门、工青妇组织的相应职责,统一协调、指导和管理惠民帮扶中心各项工作。要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调查研究和信息汇集分析,定期开展对工作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提高惠民帮扶工作的实效。
(二)健全投入机制,稳定资金渠道
各地要形成党委政府主导投入和社会筹集补充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确保“中心”日常工作经费和帮扶项目经费得到落实。要在各服务窗口和项目资金来源按原渠道列支的同时,把惠民帮扶经费和帮扶中心运行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各级工青妇组织,特别是工会组织,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惠民帮扶。要积极稳妥地探索市场化的筹资渠道,动员引导爱心企业开展结对帮扶,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争取社会捐助。
(三)健全组织机制,强化队伍建设
各级惠民帮扶中心要积极采取抽调、招聘等多种方式,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帮扶队伍。要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惠民帮扶工作。要加大管理力度,定期组织培训,健全竞争激励和考核考评机制,不断增强帮扶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遂宁市惠民帮扶中心按照政府出资与工会补助的方式设立岗位,分别派驻到市帮扶中心和社区(园区)帮扶工作站,这种做法探索了一条工会帮扶工作者社会化、职业化的路子,拓宽了工会帮扶队伍建设思路。
(四)健全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各级惠民帮扶中心要建立一套体系完整、内容全面、利于操作、行之有效的长效运行机制,不断推进惠民帮扶中心建设和帮扶工作深入开展。要加强各级惠民帮扶中心(站)之间的相互衔接和配合,努力形成惠民帮扶工作分级负责、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运行体系。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值班、信息报送、情况汇总、应急处理、办结反馈等各环节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实现中心工作的良性运转。
四、当前要充分发挥惠民帮扶中心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积极作用
一是迅速恢复灾区惠民帮扶中心,确保正常运转。灾区各地要把惠民帮扶中心的组织恢复和重建工作纳入当地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切实采取措施,做好办公设施、活动场所的恢复重建工作,做到组织不散、工作不断。各灾区工会要与18个对口援建省工会认真研究,仔细规划项目,积极协调衔接,促进项目的加快建设。
二是畅通诉求,掌握灾区困难群众需求。灾区各惠民帮扶中心要深入基层,进一步掌握已建档的困难群众受灾情况,掌握因灾致贫的群众情况,并分类建立和完善档案。要了解有关灾后安置、重建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受灾群众的意愿需求,提出群众住房、就业、生活和社会保险接续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三是开展慰问活动和专项帮扶,切实解决灾区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灾区各惠民帮扶中心要全面开展对灾区群众的慰问帮扶,做到全覆盖、不遗漏,及时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要根据灾区不同群体的具体情况和现实需求,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帮扶,重点为受灾困难群众提供急需的就业帮扶、心理帮扶、生活帮扶、助学帮扶。特别是要积极发挥群团组织优势,通过开展“贫困母亲救助行动”、建立12355心灵驿站和灾区职工(农民工)文化活动室等特色工作,帮助灾区群众解决突出困难,消除恐惧心理,提高自救能力和就业创业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