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日达州日报—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达州市(通川区)惠民帮扶中心为民解困纪实
作者:江敏 杜俊朋 本报记者 胡玉石 来源:达州日报 发表于:2010年06月01日 文章点击数:1067 【打印】
2007年8月,达州市委、市政府和通川区委、区政府共同投入200余万元建成达州市(通川区)惠民帮扶中心,2年多来,该中心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夫服务困难群众,让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一站式”服务情暖困难群众
“走进帮扶中心,就感觉到像在家里一样温暖、亲切。”提起达州市(通川区)惠民帮扶中心,一股暖流就在达县河市镇居民魏绍铭的心中荡漾。
2008年,魏绍铭身患重病,两年来,花去高额治疗费用,如今已是债台高筑。无奈之下,魏绍铭在母亲和妻子的陪伴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来到帮扶中心。魏绍铭通过“民政救助窗口”得到了2000元医疗救助金。同魏绍铭一样的困难群众,在遇到困难无助的时候,只要走进惠民帮扶中心,就会得到及时的帮助,渡过难关。
而在过去,困难群众申请创业援助、生活救助、培训就业等事项时,往往是多部门跑,程序复杂。如今,这些事项在帮扶中心能“一站式”办完、享受到“一条龙”的服务,让每一位困难群众抱着希望来,带着满意归。
据不完全统计,自该中心成立以来,平均每天接待来访与求助的群众达80余人次,已有54.1万名困难群众在这里得到帮扶,帮扶资金达6589.97万元,实现了困难群众的需求与党委、政府帮扶的无缝对接。
“惠民超市”搭起“爱心桥梁”
“五一”期间,绿岛小镇惠民连锁超市推出“惠民卡”购物活动,市、区3000多名困难群众凭“惠民卡”在超市里选购米、面、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优惠价格比市场价低5%——25%,优惠金额由企业自行承担。
2008年,该帮扶中心负责人在调研时发现,要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必须建立一种长效救助机制。“惠民超市”应运而生,低保户凭“惠民卡”可以随时到“惠民超市”选购生活物品,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吃饭、穿衣等生活难题。“原来政府救济我们时发的物品有时不是我们急需的,现在我们想要啥子就到超市去买,价格实惠,真正地起到了作用。”低保户王大妈对“惠民超市”的好处赞不绝口。受助者则自觉行动起来,以出义工的方式回报社区。通川区西圣寺社区60岁陈大爷本不该参加义务劳动,他却每天义务值班巡逻。他说:“是党和社会解决了我的生活困难,我乐意出一份力!”
截至目前,“惠民超市”已覆盖达城多个社区,为城市低保特困户和予以临时救助的城乡困难户13136人优惠了价值65376.9元的粮、油等日常生活用品。
“四级网络”催生惠民帮扶全覆盖
为满足群众的需求,按照“纵向到边,横向到底,上下联动,全民覆盖”的思路,我市逐步构建起了以市惠民帮扶中心为龙头,以县(市、区)惠民帮扶中心为支撑,以乡镇办委惠民帮扶站和村(社区)惠民服务志愿队为补充的“大帮扶”工作格局。如今,达州市(通川区)惠民帮扶中心下设惠民医院、惠民药房、惠民超市、募捐接受中心4大服务阵地,困难群众就业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等5个分中心,干部党员流动服务队、自愿者流动服务队两支流动服务队,以及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就业再就业援助、城区住房解困服务等10个工作窗口。为困难群众提供应急帮扶救助、就业再就业帮扶、群众权益服务、医疗救助、创业指导、创业贷款等60余项帮扶服务,涵盖困难群众普遍存在的生活难、就业难、就医难、住房难、维权难和子女上学难等问题。
截至目前,达州市(通川区)惠民帮扶中心受理惠民帮扶事项9249件,办结9249件,为困难职工送去慰问金2万余元,为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10余万元,按时办结率100%,投诉率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