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3日达州日报---有关领导就惠民帮扶中心答记者问

有关领导就惠民帮扶中心答记者问

     8月2日,我市召开惠民帮扶中心建设新闻发布会,市委副书记康莲英就达州市(通川区)惠民帮扶中心作了简介。
    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张德珍,市委副秘书长李川,达县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陈光礼,通川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波还就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市场与消费报、四川法制报、西南商报等省级媒体驻达记者站和达州日报、达州晚报、达州电视台等近20家省市新闻媒体记者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余隆海主持会议。
 
    一、问:惠民医院、惠民超市、惠民药房、惠民洗浴服务分中心具体怎么运行?
    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张德珍答:惠民医院、惠民药房、惠民超市、惠民洗浴服务分中心在保证市级和通川区城镇低保群体优先服务的同时,也对其他市民提供服务。天泰同安惠民药房和惠民洗浴分中心还为达县城镇低保对象服务。
    惠民医院主要是为“低保”对象提供优惠医疗服务,并免收挂号费,提供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
    惠民医疗对象就医时,必须持《居民身份证》、《低保证》先到惠民医疗专用窗口挂号、验证,然后到相应的诊断室进行就诊,就诊后,到收费处缴纳优惠15%后的费用。病情疑难或病情危重需要住院的病人,就诊后入住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惠民医疗对象在医院门诊及住院诊疗结束后,必须在惠民医疗专用窗口,对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金额进行确认签字。
    惠民药房实行保本经营,为城镇低保人员提供低于市场价15%的药品服务,但每月限购价值200元的药品。
    惠民超市为城镇低保人员提供低于市场价5-10%的生活必需品服务。
    无论是生活必需品,还是药品都在商品标价签上标有两种价格,市场价和惠民价,让困难群众明明白白享受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惠民洗浴服务分中心不以赢利为目的,经物价局核定收费标准为:起价4元/人,城镇低保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凭有效证件减半收费。
 
    二、问:针对市、区、县帮扶对象居住地点交叉的特殊情况,惠民医院、惠民超市、惠民药房如何做到方便群众?
    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张德珍答:为了方便群众,市、区在西外新区的原达钢职工医院、金兰小区附近,老城区的红旗医院、天泰同安药房、通洲超市设有惠民医院、惠民药房、惠民超市,达县分别在南外和老城区设有惠民医院、惠民药房、惠民超市,为居住在不同地点的困难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
 
    三、问:市惠民帮扶中心的服务阵地、工作窗口、分中心是怎样设置的?
    市委副秘书长李川答:达州市惠民帮扶中心设有四大服务阵地:即惠民医院、惠民药房、惠民超市、募捐接受中心。我们本着“惠民、便民”的原则,首批在老城区和西外新区各设立了一个惠民医院,老城区定点惠民医院是通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原红旗医院)、西外新区定点惠民医院是达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原达钢职工医院);在西外新区的惠民帮扶中心和老城区分别开设了一个惠民药房、惠民超市,老城区的惠民药房设在天泰药业公司总部(红旗旅馆旁)、老城区的惠民超市设在通洲商厦三楼。十个工作窗口和募捐接受中心设在惠民帮扶中心办公大厅。
    五个分中心设置情况:困难群众就业服务分中心设在南外达州市劳动局机关的市劳动力市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分中心设在北外市救助站;法律援助服务分中心设在市政中心大楼市司法局;残疾人康复分中心设在原达县政府机关大院内。惠民洗浴服务分中心设在南外仙鹤路市商务局大门外。
 
    四、问:请问达县的领导,达县是否建立了惠民帮扶中心,是否与市同步运行?
    达县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陈光礼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为深入实施“十二大惠民行动”,达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建立达县惠民帮扶中心,对达县的困难群众进行全方位、多渠道,“一站式”、“一条龙”惠民服务。中心筹建工作于6月底正式启动,目前已全面完成,将于明天(8月3日)与达州市(通川区)惠民帮扶中心同步挂牌启动。
    达县惠民帮扶中心设在达县广电中心办公楼一、二楼(达县检察院对面),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一楼为惠民药房和惠民超市,面积约400平方米。二楼为中心办公地点,设有接待大厅、募捐接受中心、信息网络室、会议室、办公室等。
    达县惠民帮扶中心的职能定位、功能设置、帮扶内容、帮扶政策与市一致,共设立了四大服务阵地: 1、惠民医院,定点达县人民医院和达县人民医院南城分院为惠民医院;2、惠民药房,一是在老城区与市共建了一个惠民药房,二是在县帮扶中心底楼新建了一个惠民药房,由天泰药业集团公司经营管理;3、惠民超市,一是将通洲商厦底楼的家家福超市组建为惠民超市,二是在“中心”底楼新建了一家惠民超市,由家家福实业公司经营管理;4、组建了募捐接受中心。
    县惠民帮扶中心还集中相关职能部门在中心接待大厅设置了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就业再就业援助等十个工作窗口,对困难职工、残疾人、困难群众、贫困学生等有着各种帮扶需求的人员集中开展惠民帮扶救助服务,并依托相关部门现有工作平台和资源组建了困难群众就业服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法律援助、残疾人康复分中心,与市在南外仙鹤路共建了惠民洗浴服务分中心。同时组建了干部党员和志愿者两支流动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帮扶活动,形成政府惠民帮扶职能的延伸和补充。
    为确保惠民帮扶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从组织领导、资金物资、纪律制度、机制创新、宣传舆论等方面完善了各项保障措施,切实强化惠民帮扶中心的建设、运行、协调和管理工作,在构建长效机制、务求实效上下功夫,确保每年惠及城镇低保、困难群众的资金达到300万元以上,办求把惠民帮扶中心建设成为“党心民心相连”的重要桥梁、“整合惠民帮扶资源的重要载体”、“实施帮扶困难群众的重要平台”、“发动全民扶贫济困的重要阵地”、“创新惠民帮扶工作的重要基地”。让“中心”的作用发挥得更好、更重要,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五、问:通川区如何整合帮扶资源,和市属有关部门一道为困难群众服务?
    通川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波答:为了积极配合市惠民帮扶中心建设,有效整合我区惠民帮扶资源,充分发挥市惠民帮扶中心作用,通川区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区惠民帮扶工作,制定并出台了《通川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惠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以“七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惠民帮扶工作具体措施,成立了惠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惠民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帮扶基金的统筹管理、帮扶措施的督办落实。
    工作开展以来,各惠民帮扶单位及时加强了与市级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并对相应的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目前从民政、司法、劳动、教育等13个部门抽调的23名工作人员已全部到市惠民帮扶中心就位,前期投入的启动资金15万元已全部到位。为了加强宣传,在《通川播报》开设了“通川惠民帮扶行动”专题栏目,在党政网上开辟了“通川惠民帮扶”电子专栏,惠民办开办了“通川惠民行动”信息专刊,已刊发信息4期。“干部党员流动服务队”和“志愿者流动服务队”已组建完毕,本周已正式开展活动。其他帮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六、问:怎样做好长效机制的监督保障措施?
    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张德珍答:市惠民帮扶中心建设和运行,涉及的部门多,工作量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完善的保障措施。
    具体措施是: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1)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中心”建设、运行决策指导。(2)建立常设机构,市惠民帮扶中心为正县级事业单位,“中心”负责市惠民帮扶中心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管理、催办督办、机关事务和指导各县(市)惠民帮扶中心的工作。(3)组建筹备组,在常设机构建立前,组建了市(通川区)惠民帮扶中心筹备组,筹备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市政府信访局,负责“中心”建设启动和初期运行管理。
    二、落实资金,强化物质保障。一是强化场地保障。将市惠民帮扶中心设在通川区金兰路110号—116号;困难群众就业服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法律援助服务和残疾人康四个分中心在原址增挂牌,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洗浴服务分中心由市商务局负责,利用现有营业用房创办。二是强化资金保障。(1)实行财政定额补助。“中心”的建设开办费、日常运行管理费用纳入市、区财政预算,由市、区财政分摊解决。(2)落实帮扶资金。一是将每年市惠民医院、惠民药房、惠民超市的定额补助金划入“中心”,分期支付给责任单位;二是将每年市、区财政预算安排送温暖资金划入“中心”,集中使用;三是各职能部门积极向国家和省上争取各种专项资金;四是整合各部门现有各种帮扶、救助资金,合理调度,科学使用,并纳入中心统计;五是依法开展募捐活动,建立“中心”帮扶基金,提高应急支付能力。 
    三、完善制度,强化纪律保障。一是建立和完善议事协调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日常管理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四、改革创新,强化机制保障。综合运用市场机制、政府调控、政策杠杆等手段,确保“中心”高效运转。惠民医院、惠民药房、惠民超市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政府给予定额补助。在保证市级和通川区城镇低保群体优先优惠服务的同时,也对其他市民提供服务。